第187章 東宮新詹事
關燈
小
中
大
第187章 東宮新詹事
這日大朝會令皇帝心煩不已。
他真煩了。
病人本身就心情不好,兼之他最近還在為雙重育兒問題深深煩惱,耐心可以說是涓滴不剩。
好容易把顯兒塞給一個他信得過的人,好日子(其實只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日子)才過了沒有幾天,竟就有人在尋釁挑事!
哪怕是頭疼目眩中,皇帝也一眼看出這個局,做的實在是誅心。
為了挑撥東宮與宰相。
同時,只怕也在順帶試探他,到底有無換太子的心思:就像當年,大哥剛剛傷了腿,朝上就多有揣測,很快就開始有人向四哥聚攏,有人試探父皇的心意。
而弘兒這裏,雖然沒傷了腿,但自己這幾年換東宮屬臣,換的也太勤了些,且近來又將東宮的宦官罰了換過。
倒是特意給周王李顯指了崔朝做老師。在他眼裏,顯兒還是孩子(且是熊孩子),但在朝臣眼裏,周王也是十歲的皇子了。兩相比較——
怪道有的朝臣不由眼活心活,心思浮動!
故而皇帝煩透了。
他從登基起就深切記得父皇一句話,從前也與媚娘和姜沃等人多次提起:“為君者,戰戰兢兢,如臨淵駕朽。”如同在深淵之上,駕著一輛不知何時就會朽壞而不可控的馬車。
因而在皇帝看來,自己被身體病癥拖累後,朝事都多靠妻子靠皇後來分擔,來替他駕馭這輛龐大而難以掌控的馬車。好在朝上也多有忠臣能臣,兢兢業業不斷檢查修補著這輛馬車,以避免、減少馬車奔波途中造成的朽壞。
然而,如果說有些臣子是在幫他修檢馬車,那有的朝臣……這就是拼命別他的車輪子,給他車上塞大石頭,拖後腿啊!
煩!
皇帝按了按頭,耐著性子聽完最後一段話——畢竟是自家皇後和姜卿仍舊在商議律法的執行事。
待皇後說完,轉向他問道:“陛下,給道國公追贈司空之事,與對現大理寺卿狄仁傑的褒賞之事?”
皇帝頷首讚同:“皇後定奪向來合宜。”其實是他方才光顧著煩去了,都沒記清對狄仁傑的恩賞是什麽。
不過,有的話皇帝沒聽清,但有的事兒聽得很清楚。
比如關於戴至德的懲罰。-_-!
論律法,“親眷挾勢索財”的判罰,是先罰索要財物的雙倍彌補給被勒索者。之後勒索犯則按照‘勒索金額’,給予從杖刑到流放三千裏之間不等的刑罰。
至於‘家人犯法官員連坐’的那名官員,按律——減在官時三等。
不過方才戴至德‘很有覺悟’自請重罰以正朝綱,皇後便大慈大悲滿足了他的心願,定了減官六等。
即從正三品太子詹事,一路掉到從五品去。
姜沃回到宰相之位上坐下前,餘光看了一眼戴至德。此刻他的臉色倒也不是豬肝色了,而是變成了一種灰白色,像是塗墻的膩子。
他手持笏板站在那裏,忐忑不安等待二聖的最終審罰:畢竟,從五品官之間,也有很大的差距。
比如,尚書省的郎中也是從五品,但卻是直入中樞機構的要員,屬於官位低然職權大,未來一片光明燦爛的從五品。
戴至德深知,自己的從五品,肯定是得不到這種官職了。
依著皇帝的性子……戴至德覺得,自己肯定要被發送去描邊境了,比如做個從五品州府長史之類的官。
戴至德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:沒關系,就算被發配描邊也沒關系。
那誰,對了,裴行儉還描過邊兒呢。
只要朝中有人,早晚都能回來。而且,他可是給太子做了好幾年的詹事,是標準的太子一脈,太子將來要用人,肯定不會忘記他的。
於是戴至德在心底給自己打氣:哪怕被發落去邊境也不能頹廢,哪怕向李敬玄一樣被發往波斯,他也要堅強,只要等到太子……
戴至德正在努力開解自己時,就聽大朝會上一直沒怎麽開口,只扶著額頭坐在禦座上的皇帝道:“降戴至德為從五品周王府文學。”
戴至德只覺一個霹靂:……
姜沃:不愧是陛下,別出心裁第一名。
這次陛下放棄了他送人去填充邊界線的愛好,而是將戴至德從東宮屬臣,變成了周王李顯的屬臣。
如此一換,相當於把戴至德屬性都給換了,從此就跟周王捆在一起了。
將來哪怕太子登基,若有其餘選項,只怕也不會願意用周王府的屬官。
丹陛下的其餘宰相,除了王神玉外,心中都凜然:仕途至此,實在是暗淡。陛下這回果真惱了,直接將後路都給人掐斷了。
唯有王神玉,心中除了看透局勢的明白,還有些羨慕:文學一職掌王府‘讎校典籍,侍從文章’。可周王的性情,聽聞對典籍文章毫不感興趣——那豈不是可以每日愉快地摸魚?
而戴至德的心,則比冬日裏的凍魚還要冰冷絕望。
他若知道王神玉的心思,估計能氣吐血:要不咱倆換換,我來做中書令!
**
大朝會後,帝後二人各自占據紫宸宮的東西兩配殿,開始私談——皇帝是要與太子談話,媚娘自是要與姜沃聊一聊。
媚娘是直接就問道:“此局雖破,但你查清了是誰背後設此局嗎?”
姜沃把查到的事一一說與媚娘——
且說戴至德家人的‘仗勢索財’,有不少朝臣都知道。主要是戴家也不覺得算什麽大事,並不如何避人。
也就是說,能拿戴家做筏子的人太多了。
最開始揭發戴至德家人‘勒索民財’的,只是個去歲剛通過吏部選官,考入禦史臺的八品監察禦史。
監察禦史的職權便是負責‘監察百僚’。這位剛剛走馬上任的小禦史,是標準的楞頭青,一聽說東宮太子詹事違律,竟然無人敢告,立刻熱血上頭,直接報到新任領導狄仁
傑那裏去了。
完全屬於被人當刀用了也不知道的人。
於是姜沃只對媚娘笑道:“其實姐姐也猜的到,背後之人……無非世家、亦或是東宮裏某些心思多的屬臣、再就是看我不順眼的人。”
這種事兒去查證個具體的人出來也太難了,很可能艱難查了許久,依舊只能查到被扔出來的‘擋箭牌背鍋俠’——不過姜沃也不太用查證,只道:“我的直覺,先出手的還是世家。剩下的見有人先出招,自然都樂得推波助瀾一把。”
因此姜沃也沒有非查到底的意思:總不能只許自己削人,不許人家找準機會對她下黑手吧。
反正也不是一路人,對手遇到個好時機坑她一下,這是天經地義啊。
就像是她遇到好機會,一定也會坑世家宰大戶是一樣的。
大家彼此彼此,只能狹路相逢見招拆招。
媚娘也就頷首,與她說起了另一件更要緊的事情:“陛下已經叫過弘兒去教導了。此事,一來有人做局,二來,也是戴至德自己有錯請罪,與你不相幹——必不叫弘兒誤會於你們。”
她頓了頓又道:“英國公前幾日以年老再請致仕。其實陛下有想過,讓你入東宮輔佐弘兒,也正好化解昔日李敬玄之事。”
姜沃放下了手中的杯盞,專註聽著:皇帝有此意,她並不意外。畢竟皇帝內心,始終是要保太子的。故而,用的順手的宰相跟東宮略有沖突後,皇帝想把兩人塞在一處冰釋前嫌,也很正常。
尤其是未來英國公致仕後,皇帝需要人繼續坐鎮東宮,必然又要從宰相裏面挑。
姜沃環視朝野,很悲慘地發現,自己好像還真是挺合適的。
因而她也一直準備了一篇腹稿,準備皇帝提出此事來的時候,有理有據婉拒入東宮。
不過好在有媚娘,她的腹稿也用不上——
姜沃只聽媚娘道:“我細想了想,此事不妥當,便勸了陛下。”
“弘兒性子敏[gǎn],如果此時陛下將你送入東宮輔佐教導他,只怕效果適得其反。”媚娘嘆了口氣:“畢竟,我已經安排了兩個北門學士入東宮,陛下又頻頻為東宮換屬臣,弘兒已經有些多思畏懼了。”
“若此時你再入東宮,不管是外人看來,還是弘兒自己想著,只怕都覺得……”
只怕都會認為帝後對太子不滿,要掌控太子的一舉一動。這才換了一位與東宮有過齟齬,又是帝後心腹的宰相入東宮。
“故而我勸陛下,哪怕英國公致仕,也還是另選人為東宮主事吧。”
姜沃心中大石落地:還好有媚娘,省了她自己向皇帝說這番話了!
*
無獨有偶,這一日,不光皇帝在朝上想起了‘臨淵駕朽’這句話,姜沃也深深想起了這句話。
只是她與皇帝想的角度不同。
帝王就是駕馭大唐這輛碩大馬車的人,他手裏牢牢握著韁繩。只是,這條韁繩,終究要傳下去。
帝制本身就決定了,哪怕天下有許多才能超群,可能更適合接過這條韁繩的人——但終究不可能。
皇帝心裏,真正能接過這條韁繩的,只有太子,擴大一點說,有資格競爭這條韁繩的,只有他自己的兒子們。
只是,當兒子們的能力都暫時不足以駕馭這輛馬車的時候,皇帝因怕翻車,就會將韁繩交到皇後手裏,讓她代為持韁。
等兒子們能力夠了(皇帝的美好願望),再由皇後將韁繩安全穩妥地轉移給兒子。
但是……姜沃想,經過這一次,皇帝只怕更不敢把韁繩交給太子了。
畢竟,從戴至德被人告發到今日大朝會,中間也間隔了幾日了,然而太子那裏,什麽動作都沒有!
上次李敬玄之事,太子好歹還動了,派人到姜沃這裏來,給李敬玄求情來著,總歸也是一種政治表態。
可這次,太子大約是有前車之鑒,也不敢隨意求情了,甚至完全不插手了。
他不替戴至德這太子詹事向帝後講情,也不向大理寺表態你們只管依照律法辦理。
太子只當這件事與他無關,自己閉門讀書起來。
俱姜沃推測:太子是覺得東宮詹事家中居然出了勒索財物之事,總歸是違律丟臉;而大理寺毫不給東宮面子非要一板一眼依法辦理,也讓他有些心煩——
所以幹脆當作看不見了,不管了。
也就是說,太子可能把這件事當成《左傳》了。
用他自己評價《左傳》的話來說,便是“非唯口不可道,故亦耳不忍聞。”不光口中不願意提,連聽都不忍聽。[1]
**
果然,此時紫宸宮東配殿。
皇帝再次頭痛。
他先問太子,此番為何不管戴至德此事,太子便恭恭敬敬答道:“朝臣有違律法,自有三司處置。兒子哪怕是東宮太子,但上有父皇母後,凡事自有聖裁,輪不到兒子置喙。”
皇帝見太子如此,索性直白說他道:“雖說前有李敬玄之事,後有戴至德之事,接連兩位東宮屬臣被貶,看似都與姜相有關。但姜卿為人清慎持公,並非私心。弘兒不可不分明。”
太子依舊垂首而立,看不太清神色,只皇帝說一句他應一句:“是。兒子記住了。”
也是世道輪回,皇帝自己就喜歡什麽都藏在心裏默默琢磨。沒想到弘兒旁的未必隨了他,這一點倒是很像他。
多思多慮。
皇帝按了按額頭,想起媚娘的話。既如此,還真不適合把姜卿放到東宮裏去了。自己教導弘兒都如此隔著一層,輕不得重不得,姜卿過去,只怕真會適得其反,讓弘兒想的更多。
於是皇帝道:“朕為你新擇了一位東宮太子詹事,是太子太師舉薦的人,現刑部尚書張文瓘。”
皇帝啟用了預備方案。
說來李積大將軍在試探過一回姜沃後,發現她無意去擔東宮重任——且這兩年冷眼旁觀,李積也看得出,東宮上下只怕也不想接受姜沃過去。
於是李積在上書致仕之餘,向皇帝另外舉薦了一人。
張文瓘此人,在李積早年代晉王掌並州時,就是並州的參軍,是李積頗為欣賞的下屬之一。且此人性情也清直,任刑部尚書這兩年執法平恕,並無錯漏。稱得上才德兼備。
最要緊的是,張文瓘是這兩年才從外放調任京城的,在此之前,與東宮素無往來,更無嫌隙。
且此人多年外放為官,比起朝中其餘宰輔和尚書,絕不算是天子近臣。
此人若是入了東宮,太子將其收服,就可以是完完全全的太子一脈了。
皇帝心內期盼:選這樣一個人做太子詹事,弘兒應當能安心些,不會誤解父母是在事無巨細地掌控他。
**
四月。
皇帝正式下詔,命張文瓘任東宮太子詹事的這一日,姜沃卻並不在吏部。
她正心情頗為沈重地坐在出宮的馬車上。
宮外來報,邢國公蘇定方病重不起,姜沃奉二聖之命前去探病。
這兩年,蘇定方一直在反覆病著。
但這一回,姜沃有預感,不一樣了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日大朝會令皇帝心煩不已。
他真煩了。
病人本身就心情不好,兼之他最近還在為雙重育兒問題深深煩惱,耐心可以說是涓滴不剩。
好容易把顯兒塞給一個他信得過的人,好日子(其實只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日子)才過了沒有幾天,竟就有人在尋釁挑事!
哪怕是頭疼目眩中,皇帝也一眼看出這個局,做的實在是誅心。
為了挑撥東宮與宰相。
同時,只怕也在順帶試探他,到底有無換太子的心思:就像當年,大哥剛剛傷了腿,朝上就多有揣測,很快就開始有人向四哥聚攏,有人試探父皇的心意。
而弘兒這裏,雖然沒傷了腿,但自己這幾年換東宮屬臣,換的也太勤了些,且近來又將東宮的宦官罰了換過。
倒是特意給周王李顯指了崔朝做老師。在他眼裏,顯兒還是孩子(且是熊孩子),但在朝臣眼裏,周王也是十歲的皇子了。兩相比較——
怪道有的朝臣不由眼活心活,心思浮動!
故而皇帝煩透了。
他從登基起就深切記得父皇一句話,從前也與媚娘和姜沃等人多次提起:“為君者,戰戰兢兢,如臨淵駕朽。”如同在深淵之上,駕著一輛不知何時就會朽壞而不可控的馬車。
因而在皇帝看來,自己被身體病癥拖累後,朝事都多靠妻子靠皇後來分擔,來替他駕馭這輛龐大而難以掌控的馬車。好在朝上也多有忠臣能臣,兢兢業業不斷檢查修補著這輛馬車,以避免、減少馬車奔波途中造成的朽壞。
然而,如果說有些臣子是在幫他修檢馬車,那有的朝臣……這就是拼命別他的車輪子,給他車上塞大石頭,拖後腿啊!
煩!
皇帝按了按頭,耐著性子聽完最後一段話——畢竟是自家皇後和姜卿仍舊在商議律法的執行事。
待皇後說完,轉向他問道:“陛下,給道國公追贈司空之事,與對現大理寺卿狄仁傑的褒賞之事?”
皇帝頷首讚同:“皇後定奪向來合宜。”其實是他方才光顧著煩去了,都沒記清對狄仁傑的恩賞是什麽。
不過,有的話皇帝沒聽清,但有的事兒聽得很清楚。
比如關於戴至德的懲罰。-_-!
論律法,“親眷挾勢索財”的判罰,是先罰索要財物的雙倍彌補給被勒索者。之後勒索犯則按照‘勒索金額’,給予從杖刑到流放三千裏之間不等的刑罰。
至於‘家人犯法官員連坐’的那名官員,按律——減在官時三等。
不過方才戴至德‘很有覺悟’自請重罰以正朝綱,皇後便大慈大悲滿足了他的心願,定了減官六等。
即從正三品太子詹事,一路掉到從五品去。
姜沃回到宰相之位上坐下前,餘光看了一眼戴至德。此刻他的臉色倒也不是豬肝色了,而是變成了一種灰白色,像是塗墻的膩子。
他手持笏板站在那裏,忐忑不安等待二聖的最終審罰:畢竟,從五品官之間,也有很大的差距。
比如,尚書省的郎中也是從五品,但卻是直入中樞機構的要員,屬於官位低然職權大,未來一片光明燦爛的從五品。
戴至德深知,自己的從五品,肯定是得不到這種官職了。
依著皇帝的性子……戴至德覺得,自己肯定要被發送去描邊境了,比如做個從五品州府長史之類的官。
戴至德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:沒關系,就算被發配描邊也沒關系。
那誰,對了,裴行儉還描過邊兒呢。
只要朝中有人,早晚都能回來。而且,他可是給太子做了好幾年的詹事,是標準的太子一脈,太子將來要用人,肯定不會忘記他的。
於是戴至德在心底給自己打氣:哪怕被發落去邊境也不能頹廢,哪怕向李敬玄一樣被發往波斯,他也要堅強,只要等到太子……
戴至德正在努力開解自己時,就聽大朝會上一直沒怎麽開口,只扶著額頭坐在禦座上的皇帝道:“降戴至德為從五品周王府文學。”
戴至德只覺一個霹靂:……
姜沃:不愧是陛下,別出心裁第一名。
這次陛下放棄了他送人去填充邊界線的愛好,而是將戴至德從東宮屬臣,變成了周王李顯的屬臣。
如此一換,相當於把戴至德屬性都給換了,從此就跟周王捆在一起了。
將來哪怕太子登基,若有其餘選項,只怕也不會願意用周王府的屬官。
丹陛下的其餘宰相,除了王神玉外,心中都凜然:仕途至此,實在是暗淡。陛下這回果真惱了,直接將後路都給人掐斷了。
唯有王神玉,心中除了看透局勢的明白,還有些羨慕:文學一職掌王府‘讎校典籍,侍從文章’。可周王的性情,聽聞對典籍文章毫不感興趣——那豈不是可以每日愉快地摸魚?
而戴至德的心,則比冬日裏的凍魚還要冰冷絕望。
他若知道王神玉的心思,估計能氣吐血:要不咱倆換換,我來做中書令!
**
大朝會後,帝後二人各自占據紫宸宮的東西兩配殿,開始私談——皇帝是要與太子談話,媚娘自是要與姜沃聊一聊。
媚娘是直接就問道:“此局雖破,但你查清了是誰背後設此局嗎?”
姜沃把查到的事一一說與媚娘——
且說戴至德家人的‘仗勢索財’,有不少朝臣都知道。主要是戴家也不覺得算什麽大事,並不如何避人。
也就是說,能拿戴家做筏子的人太多了。
最開始揭發戴至德家人‘勒索民財’的,只是個去歲剛通過吏部選官,考入禦史臺的八品監察禦史。
監察禦史的職權便是負責‘監察百僚’。這位剛剛走馬上任的小禦史,是標準的楞頭青,一聽說東宮太子詹事違律,竟然無人敢告,立刻熱血上頭,直接報到新任領導狄仁
傑那裏去了。
完全屬於被人當刀用了也不知道的人。
於是姜沃只對媚娘笑道:“其實姐姐也猜的到,背後之人……無非世家、亦或是東宮裏某些心思多的屬臣、再就是看我不順眼的人。”
這種事兒去查證個具體的人出來也太難了,很可能艱難查了許久,依舊只能查到被扔出來的‘擋箭牌背鍋俠’——不過姜沃也不太用查證,只道:“我的直覺,先出手的還是世家。剩下的見有人先出招,自然都樂得推波助瀾一把。”
因此姜沃也沒有非查到底的意思:總不能只許自己削人,不許人家找準機會對她下黑手吧。
反正也不是一路人,對手遇到個好時機坑她一下,這是天經地義啊。
就像是她遇到好機會,一定也會坑世家宰大戶是一樣的。
大家彼此彼此,只能狹路相逢見招拆招。
媚娘也就頷首,與她說起了另一件更要緊的事情:“陛下已經叫過弘兒去教導了。此事,一來有人做局,二來,也是戴至德自己有錯請罪,與你不相幹——必不叫弘兒誤會於你們。”
她頓了頓又道:“英國公前幾日以年老再請致仕。其實陛下有想過,讓你入東宮輔佐弘兒,也正好化解昔日李敬玄之事。”
姜沃放下了手中的杯盞,專註聽著:皇帝有此意,她並不意外。畢竟皇帝內心,始終是要保太子的。故而,用的順手的宰相跟東宮略有沖突後,皇帝想把兩人塞在一處冰釋前嫌,也很正常。
尤其是未來英國公致仕後,皇帝需要人繼續坐鎮東宮,必然又要從宰相裏面挑。
姜沃環視朝野,很悲慘地發現,自己好像還真是挺合適的。
因而她也一直準備了一篇腹稿,準備皇帝提出此事來的時候,有理有據婉拒入東宮。
不過好在有媚娘,她的腹稿也用不上——
姜沃只聽媚娘道:“我細想了想,此事不妥當,便勸了陛下。”
“弘兒性子敏[gǎn],如果此時陛下將你送入東宮輔佐教導他,只怕效果適得其反。”媚娘嘆了口氣:“畢竟,我已經安排了兩個北門學士入東宮,陛下又頻頻為東宮換屬臣,弘兒已經有些多思畏懼了。”
“若此時你再入東宮,不管是外人看來,還是弘兒自己想著,只怕都覺得……”
只怕都會認為帝後對太子不滿,要掌控太子的一舉一動。這才換了一位與東宮有過齟齬,又是帝後心腹的宰相入東宮。
“故而我勸陛下,哪怕英國公致仕,也還是另選人為東宮主事吧。”
姜沃心中大石落地:還好有媚娘,省了她自己向皇帝說這番話了!
*
無獨有偶,這一日,不光皇帝在朝上想起了‘臨淵駕朽’這句話,姜沃也深深想起了這句話。
只是她與皇帝想的角度不同。
帝王就是駕馭大唐這輛碩大馬車的人,他手裏牢牢握著韁繩。只是,這條韁繩,終究要傳下去。
帝制本身就決定了,哪怕天下有許多才能超群,可能更適合接過這條韁繩的人——但終究不可能。
皇帝心裏,真正能接過這條韁繩的,只有太子,擴大一點說,有資格競爭這條韁繩的,只有他自己的兒子們。
只是,當兒子們的能力都暫時不足以駕馭這輛馬車的時候,皇帝因怕翻車,就會將韁繩交到皇後手裏,讓她代為持韁。
等兒子們能力夠了(皇帝的美好願望),再由皇後將韁繩安全穩妥地轉移給兒子。
但是……姜沃想,經過這一次,皇帝只怕更不敢把韁繩交給太子了。
畢竟,從戴至德被人告發到今日大朝會,中間也間隔了幾日了,然而太子那裏,什麽動作都沒有!
上次李敬玄之事,太子好歹還動了,派人到姜沃這裏來,給李敬玄求情來著,總歸也是一種政治表態。
可這次,太子大約是有前車之鑒,也不敢隨意求情了,甚至完全不插手了。
他不替戴至德這太子詹事向帝後講情,也不向大理寺表態你們只管依照律法辦理。
太子只當這件事與他無關,自己閉門讀書起來。
俱姜沃推測:太子是覺得東宮詹事家中居然出了勒索財物之事,總歸是違律丟臉;而大理寺毫不給東宮面子非要一板一眼依法辦理,也讓他有些心煩——
所以幹脆當作看不見了,不管了。
也就是說,太子可能把這件事當成《左傳》了。
用他自己評價《左傳》的話來說,便是“非唯口不可道,故亦耳不忍聞。”不光口中不願意提,連聽都不忍聽。[1]
**
果然,此時紫宸宮東配殿。
皇帝再次頭痛。
他先問太子,此番為何不管戴至德此事,太子便恭恭敬敬答道:“朝臣有違律法,自有三司處置。兒子哪怕是東宮太子,但上有父皇母後,凡事自有聖裁,輪不到兒子置喙。”
皇帝見太子如此,索性直白說他道:“雖說前有李敬玄之事,後有戴至德之事,接連兩位東宮屬臣被貶,看似都與姜相有關。但姜卿為人清慎持公,並非私心。弘兒不可不分明。”
太子依舊垂首而立,看不太清神色,只皇帝說一句他應一句:“是。兒子記住了。”
也是世道輪回,皇帝自己就喜歡什麽都藏在心裏默默琢磨。沒想到弘兒旁的未必隨了他,這一點倒是很像他。
多思多慮。
皇帝按了按額頭,想起媚娘的話。既如此,還真不適合把姜卿放到東宮裏去了。自己教導弘兒都如此隔著一層,輕不得重不得,姜卿過去,只怕真會適得其反,讓弘兒想的更多。
於是皇帝道:“朕為你新擇了一位東宮太子詹事,是太子太師舉薦的人,現刑部尚書張文瓘。”
皇帝啟用了預備方案。
說來李積大將軍在試探過一回姜沃後,發現她無意去擔東宮重任——且這兩年冷眼旁觀,李積也看得出,東宮上下只怕也不想接受姜沃過去。
於是李積在上書致仕之餘,向皇帝另外舉薦了一人。
張文瓘此人,在李積早年代晉王掌並州時,就是並州的參軍,是李積頗為欣賞的下屬之一。且此人性情也清直,任刑部尚書這兩年執法平恕,並無錯漏。稱得上才德兼備。
最要緊的是,張文瓘是這兩年才從外放調任京城的,在此之前,與東宮素無往來,更無嫌隙。
且此人多年外放為官,比起朝中其餘宰輔和尚書,絕不算是天子近臣。
此人若是入了東宮,太子將其收服,就可以是完完全全的太子一脈了。
皇帝心內期盼:選這樣一個人做太子詹事,弘兒應當能安心些,不會誤解父母是在事無巨細地掌控他。
**
四月。
皇帝正式下詔,命張文瓘任東宮太子詹事的這一日,姜沃卻並不在吏部。
她正心情頗為沈重地坐在出宮的馬車上。
宮外來報,邢國公蘇定方病重不起,姜沃奉二聖之命前去探病。
這兩年,蘇定方一直在反覆病著。
但這一回,姜沃有預感,不一樣了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